共享发展红利逐梦同步小康 ——巩义市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之共享发展篇

2021-09-13 15:34:21 来源:清廉网

幸福是什么?

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答案。

有人说,幸福是蓝天白云,是绿水青山。

有人说,幸福是更美好的生活,是共同富裕,是公平正义。

影响幸福感的原因很多,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,怎样增强人们的幸福感成为时下一个热门话题。

一组数据鲜活地记载了巩义人的奋斗足迹:

——近年来,巩义市共计投入资金约23.25亿元,新建、改扩建中小学校116所、幼儿园14所,新增中小学学位24840个、幼儿园学位5850个。

——近年来,巩义市共完成交通基础建设投资28.06亿元,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181.35公里。

——近年来,巩义市筹资1517.23万元,开工建设养老服务中心34个,目前该市23个城镇社区均建有养老服务中心。

这些数字只是巩义市推进共享发展的一个缩影。

衣食以厚民生,礼义以养其心。如何让人民幸福?巩义奋力书写着自己的答案。

打造宜居宜业优美环境

巩义,作为一个县级市,在2012年被评为“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”,2020年再获此荣誉。2017年以全国第九名的成绩首次创成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,2020年11月10日蝉联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,2019年被评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范例城市。巩义市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,瞄准生态美、文化美、人居美、产业美“四美”定位,以实现科创“智造”城、美丽生态城、文化旅游城、健康幸福城“四个城市”的建设目标,投入大量财力物力用于民生,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万千群众。

近年来,巩义市从优化城乡空间布局、完善功能服务设施、提升城市管理水平、推进“摘星夺旗创三宜”活动四个方面着手,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区和各镇的功能区划,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。构建全方位、立体式、多层级的综合交通网络,加快老旧小区改造提升,重点抓好城市综合环境整治“四化”“四治”,尤其是在“摘星夺旗创三宜”活动中,按照“美”的定位,用“美”的理念、“美”的标准,全面提升工作思路和举措,使“美”贯穿始终,体现在乡村振兴的方方面面,努力构建“以中心城区为龙头、特色小镇为节点、美丽乡村为基础”的新型城镇化体系。

绚烂缤纷的灯光、美轮美奂的夜景、干净整洁的楼院、花团锦簇的大街小巷、郁郁葱葱的公园……自巩义市以优异成绩创成全国文明城市以来,老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实惠。

“城市环境好了,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,生活便利,大家心情舒畅。”家住园丁园小区的市民曹大爷说,“生活在这座城市,是真的感到幸福啊!”

民生工程让发展成果惠及城乡

民生发展,这就要求在就业、教育、住房、医疗、养老等多方面作出制度安排,集合各方面的资源,努力让每个人都参与到共建中来,共享发展成果。

一座座崭新的校舍拔地而起,一个个现代化教育设备进入校园,一项项助学优惠政策落地实施……近年来,巩义市坚持“新建为主、改建为辅、民建来补”的工作思路,投入资金19.7亿元,在城区新建公办幼儿园3所、中小学校6所、特殊教育学校1所、民办学校3所,改扩建学校9所,全力扩充城镇教育资源;投资5.13亿元,相继完成了子华初级中学、青龙山小学、特殊教育学校、和平路幼儿园等6个中小学幼儿园建设项目,增加学位8310个;投入资金约1.7亿元,完成了172个校舍及设施建设类项目、127个设备及图书购置类项目,改善了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特别是薄弱学校办学条件。

在更多领域,百姓正享受更多的发展成果。在就业政策的扶持下,巩义市今年共计新增城镇就业10399人,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133人;为我市城乡低保对象100.7673万人次,发放救助资金2.54761197亿元。城乡特困(五保)人员11.8555万人次,累计发放供养资金9238.8368万元;2020年,巩义市基本建成保障房项目18个7781套,竣工交付项目4个1886套……

产业项目让贫困群众齐奔小

走进小关镇南部山区里的南岭新村,错落的山岗,阡陌交错的田野,一座座白墙灰瓦的民宅点缀在山间……去年以来,这个省级脱贫村新投资450万元打造一条长约800米的集市。15户村民将房屋改造完成,13户房屋正在改造,结合地域特点,与800米广场、蝴蝶谷登山步道相连接,形成旅游环线。

“以前贫困等救济,感觉矮人一截。现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,乡村游为俺铺了一条致富路,日子越过越好了。”该村村民张元旺和老伴在山上卖凉皮、烧红薯,提起现在的日子就乐呵呵地笑。

发展特色产业是脱贫的“原生动力”。大南沟村大力发展特色农业、“美丽”产业,壮大集体经济。村集体合作社流转土地120亩,种植石榴50亩,花椒70亩;利用扶贫资金建成蔬菜大棚15座,产销西红柿20万余斤,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。

扛着锄头准备去干活的大南沟村一组村民张存芬说:“就近上班既能照顾家又能干活挣钱,天天都有活干有钱挣。现在生活都有保障,比原来强的多,生活越来越好。”

扶贫攻坚,是贫困地区最大的民生课题。截至今年6月底,巩义市建档立卡脱贫劳动力实现就业15600人,提供公益性岗位319个。一个个贫困村、贫困户,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途中陆续归队。

公共服务向基层“末梢”延伸

人民城市人民建,人民城市为人民。巩义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贯彻落实县域治理“三起来”的要求,不断优化城乡人居环境,持续推进城乡蝶变,幸福升级,让城市为老百姓的幸福加分。

幸福是荣誉,更是老百姓实实在在的体验。把舞台建在群众的家门口,把文化“种”进百姓心中。夜晚,市民文化广场变身城市“会客厅”,诵诗、唱戏、唱红歌成为新风尚,广场文化活动成为群众争相点赞的民心工程。

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。“现在有专门的医生上门看病,不论白天黑天,只要一个电话,医生就到了,真是太贴心啦。”近年来,巩义市深入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,更好地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、基本公共卫生和健康指导服务,得到群众一致好评。

走进巩义市人民医院东区医院,这里宽敞明亮,就医秩序井然。先进的医疗设备、完善的配套设施、便捷的医疗服务……现代化的医疗设施,为患者提供了良好的医疗环境。

康芝路建成通车,满足市民出行需求;新能源公交车投入运营,舒适的乘车环境让市民交口称赞……每一个巩义人都可以感受到该市交通运输事业的蓬勃发展。

近年来,巩义市共完成交通基础建设投资28.06亿元,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181.35公里;开通城市公交线路15条,投入营运车辆169辆,城区道路公交覆盖率达到95%以上。

民生连着民心,民生凝聚人心。为惠及更多群众,巩义市尽最大努力不断丰富完善着活动场地,为百姓提供良好的活动场所和文体设施。巩义市积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,镇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提质升级全面完成;6座“城市书房”正式启动打造巩义“15分钟阅读圈”;打造“河洛大舞台”品牌活动,共演出96场;文化广场开展各类活动达4000余场次,受众人数300万余人次……

岁月不居,时节如流。

共建共享,持续发力。有青山绿水点缀;有乡愁记忆留存;有高质量发展支撑……对巩义来说,幸福感,藏在每一个民生细节里。对巩义百姓来说,幸福感来自更具体的生活。

扫二维码,关注新华网

热点推荐